Hello world!

Welcome to WordPress.com. This is your first post. Edit or delete it and start blogging!

发表在 未分类 | 一条评论

少年时代的老杂志

这次回国,把少年时代看的杂志也拿回来几本,找找过去的感觉。

只能拿回几本,因为实在是太多了,爸妈建议我它们扔了,我实在是舍不得,还是继续留下吧。扔了它们,就如同扔掉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一样啊。

拿回来的,看着泛黄的书页,闻着残存的墨香,也真是感慨了一阵。看来最好的保存方式,也只能是扫描下来了。

我所有对世界的认知,始于童年开始的不断的阅读。其中很大的部分,来自于爸妈给我订阅的杂志。

这是一九八二年的《科学画报》

skexue-82-01

这是其中的内容之一,关于当时世界上业余无线电台的发展状况。和现在手机,对讲机的泛滥大不一样,八十年代的无线通讯工具是业余电台,这个东西必须具有专业知识才能运用自如的,说业余其实不太恰当。我喜欢无线电,装收音机也是受到这样文章的影响,有个短波无线电台,有自己的电台呼号,是那时的梦想。

skexue-82-02 skexue-82-03

这是关于美国打捞核潜艇“长尾鲨”的故事,很喜欢,所以,我也做过海洋探险的梦。

sCCI20100822_00000

这是一篇以电影《爱德华大夫》为主线,介绍心理学知识的文章。这部电影当时也比较出名,因为当时的外国片非常少。以时髦的电影为切入点,介绍知识,可见当时的编者的科学素养和写作技巧真是难能可贵啊。电影的主演是格里高利派克,和英格丽褒曼,这两位凡是热爱电影的人一定非常熟悉了。而且是上海电影译制厂配的音。

不过其中的心理学,仅仅涉及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现在看来还是比较片面的。我现在业余研究心理学,是否来源于此?我也不知道,哈哈。也许是无心插柳吧。

CCI20100823_00001

这是其中的一幅解释工业化生产月饼流水线的图画。当时曾经认为会是自己的理想职业,既能画画,又能掌握科学知识。

sCCI20100823_00003

这是一九八三年的《知识就是力量》,会老家的时候,从大爷家搜罗来的两三年的期刊。后来家里自己订,但感觉质量没有过去好了。

sCCI20100823_00005

这是一篇科幻大师阿西莫夫的科普作品译文,电子革命。

sCCI20100823_00006

这是一篇关于饱和潜水的文章,和卡梅隆的电影《深渊》中的液态饱和潜水不一样,差了一个档次,可见科技发展速度之快。

sCCI20100823_00007

这是一九八三年的《天文爱好者》,看到它,想到自己已经多年不曾认真地看过深邃的星空,很是怅惘啊。

sCCI20100823_00010

当时为了认星,也缺少星图,就把杂志里每月天象中黄道附近的星都用希腊字母标下来。

sCCI20100823_00011

就拿回了这三种杂志,闲来翻翻,回忆一下自身知识的来源,也很有趣。对世界的看法,不确定感减少了许多。

发表在 未分类 | 一条评论

感慨万千故国游之二

今天是七月三十日。早上睡到四点多就醒了,还是时差的原因,继续迷糊,儿子倒是睡得不错。到五点多,附近的公积开始打鸣,此起彼伏。远处传来雷声,开始下雨了,而且越下越大。心想,下雨可以驱除一下潮湿的天气。

起来看电视,好久不看国内的电视了。

吃饭后出去,雨只是细细的了,但令人失望的是,下了这么大的雨,居然还是隐晦、潮热的桑拿天,可见空气里的湿度有多大,有点担心相机和手机会不会短路啊。

到附近的红螺寺,据说这里的竹子长得非常好,只长在南面,背面不长,而在更南面长得不好,如果真是这样,这里也在的确是块宝地了吧。

 DSC02878

买门票,绕过竹林,一潭小湖,湖边有个举行的红色螺壳,一看就是近人望文生义的产物。

DSC02898

登山,依旧是闷热潮湿,好像周围的一切都能渗出水来。摘掉眼镜,低着头,看着汗珠从脸上的五六处不停地滴下。纸巾很快告罄,水也喝没了。在山腰的小店里再买一些。伍元一瓶。上最高的观音寺。回望南边,应该是京城的方向,可惜能见度不高。

DSC02885

终于登上观音寺,难以称得上雄伟。里面没有僧侣,只有着装的工作人员替菩萨答理与凡人的俗务,站在殿脚下向里观望,菩萨像笼罩在昏暗之中,看不清面貌。自己最讨厌这种天气,所以也游兴索然。回头偶然看见庭院中央的铸造粗糙的铁鼎,上写“红螺寺”,但却也刻着道教八卦的符号,更生不伦不类之感。照完了相片,完成了任务,开始下山。

下山走所谓的“观音路”,路边隔一段就有一两尊观音像。旁边录音机自动放着佛教音乐,跪拜的垫子,必不可少的功德箱,间或有上山的香客往里面投钱。真是一本万利,赚钱的好方法。

DSC02894 DSC02895

下山,除了大门,便有附近饭店的服务员热情地询问,“吃饭不,正宗的农家院。”回去,和二哥的同事一起吃午饭,有怀柔特色的烧烤虹鳟鱼。

下午,去慕田峪长城。一路上满眼所见,掩蔽在绿树之间的,都是红彤彤的招牌,不是农家院,就是度假村。有河沟的,就磊起水坝,以篱笆圈上,就是一个钓鱼、烧烤的生意场了。路上还经过一个七十年代特色的建筑,一道窄窄的如独木桥样的东西横空而过。桥墩上写着“双溪合流”,这是当年的农田水利方面的一项发明,能把山里的水引到农田,就像古罗马人的水利工程一样。

和八达岭长城一样,这里也聚集了不少的摊贩。听了几句英语,儿子就发笑了。

买票,坐缆车上去,这样的热天没法攀登的。在上面,放眼四望,依旧是阴霾笼罩。许多洋人“好汉”也变成了“膀爷”。

DSC02943

视线不好,也比较不出和八达岭的长城有什么不同之处,倒是发现这里如植物园一般的天气,孕育了一些奇特的动物。这个美丽的蝴蝶就是其中之一,我想,这是在这里看到的最美的景色了。

DSC02945

好不容易走到另一边,两人喝光了三瓶水(在烽火楼里面倒是有小贩在卖饮料,但是价格太高了)。坐滑车溜下去,实在走不动了。

在停车场附近,发现了一个在加拿大常见的餐馆,翻译的中文名很不错。有两个洋人特地去吃,但停电了。后来才知道,好像那天北京创下了多次用电高峰。

DSC02954

晚上在市区吃烧烤。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几张过去的钢笔速写

回国,对新东西倒不太感兴趣,倒是更关心的时自己以前存下的旧东西,有点敝帚自珍的意思吧,哈哈。

这不,找到了几张一九九二年去吉化学习时的速写,十八年了,纸张也有些泛黄。带回来,扫描下来,这样可以一直保存下去了。

吉化以前代号250,在石化行业也辉煌一时。工厂建在山里,生活区与厂区以一条小河隔开。生活区有个依山而建的公园,景色不错,许多速写就是在那里画的。

速写之一,公园里面建在半山腰的湖

zCCI20100818_00001

速写之二,这是秀山宾馆

zCCI20100818_00002

速写之三,这是从公园的湖的上方往下看,下面就是生活区

zCCI20100818_00003

速写之四,这也是公园一角

zCCI20100818_00004

速写之五,远处是厂区

zCCI20100818_00005

速写之六,公园山顶上有个犀牛望月的雕像

zCCI20100818_00006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感慨万千故国行之一

2010年八月十五日早晨,当飞机冲开薄雾,见到蓝天的时候,我知道又一个漫长的一天开始了,而这是返回加拿大的旅程。而在十六天前,同样漫长的一天把我带回到久违了五年的故国。十多天,我感觉不长也不短,但足以弥补这五年来对国内发展的缺失感,而同时,带着这些年在加拿大形成的另一种思维,也可以用另外一种视角去审视所见所闻。还是从头说起吧。

七月二十八日,八点三十出发,LP开车把我们送到卡尔加里机场,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用护照在机器上打印了登记卡,机票是三月份预定的。登机口在A17,Flight1147,上飞机,中型的支线飞机Embraer190,只有两排四座,乘务员都是男的,多说法语,估计是老家是魁北克的。座位正好在机翼处,发动机的噪音很大。

DSC02812

10:15AM准时起飞。要了一杯咖啡,因为昨晚没有睡好,五年没坐飞机了,心理很是紧张,哈哈。

开车到温哥华得十个小时,飞机只用了一小时四十分钟左右。

下飞机,由于是加航的连票,不用取行李。到国际候机区,在一家叫Hanami的小店吃午饭。儿子要了一碗面,我要了一盒寿司,一共十四元左右。

DSC02816

饭后到免税店买了一些五只装的古巴雪茄,两瓶加拿大的特产冰酒,看小说候机。

从温哥华到北京的飞机是Boeing767-300,应该是中型远程客机,比三月份LP回国坐的777是差远了。

DSC02818

飞机上也有VOD的触摸屏,有许多电影可以选择,儿子一路上没有睡觉,一直看。一共飞了十一个小时,有两顿正餐,到北京前一个多小时,还有一顿方便面早餐,哈哈。

DSC02824

到华北上空,飞机便在一片灰蒙蒙的云雾中飞行。这是落地后北京机场的景象,见不到蓝天。

DSC02832

几分钟后,当我们来到机舱门口,登机桥并不是和飞机密封相连的,登时感到一阵令人窒息的潮热空气扑面而来。我们儿子先后愕然地发出了惊叹,这和卡尔加里清凉干爽的夏天是天壤之别啊。

三号航站楼的确大,但好像在这热天里空调也开得不足。跟着人流一路疾走,先过边检,中国公民入口是第一个,盖了入境章就走人,也不用像1其他入口那样排队,很快啊。坐轻轨到去候机楼取行李,39#转盘,也是很快就取到了。过海关,把一个行李过了一下X光,也很快过了。

在出口,看到二哥,上车。停车场上就见识到了这种桑拿天的真正威力,没怎么样就是一身汗了。上车,开空调才感觉好些。上机场高速,发现所有的车都不守规则,压线的,骑线的,超速的,变道不打灯的,连续变道的,转弯几辆车一起排队转的,直行让转弯的,看的我眼花缭乱,真是佩服这些司机啊。

先到某校的附属医院,去看大哥,大嫂和三姐夫护理。聊了一会儿,把礼物交给他们。时差开始起作用了,感到疲惫不堪,就让我们赶紧去休息。出来又和大嫂说了自己的看法,尝试一下做做气功来治病。

二哥带我们去怀柔,我觉得市郊应该能比市内要凉快一些,但事实是没有什么区别。晚上五点多天就黑了。晚上吃了乌鸡羊肉火锅,到住宿的地方,有空调,还是非常舒适的,收拾好东西,睡觉休息。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阿西莫夫(Asimov)的基地序曲(Prelude to Fundation)及其他

Isaac Asimov是闻名世界的科幻、科普作家,在小学和中学,就读过他的一些翻译作品,其中最长的一部好像名字叫《空中石子》,其他的多是一些小说的梗概介绍,大多是从《航空知识》上看来的。自己还有他写的四本一套的关于宇宙、地球、生物、原子的科普书。

没想到时隔多年,在卡尔加里居然把英文的《基地序曲》(Prelude to Foundation)看完了,而且居然没有太多的困难,生词屈指可数。而且,最重要的是,当英语达到一定阶段之后,你会感到这些英语句子在“牵引着”你的目光读下去。后来,又卖了一本《黎明世界的机器人》,不到一周也看完了,现在正在看《机器人与帝国》。

这本书虽然叫做“序曲”,却并不是Asimo的Foundation系列的第一本,也不是最早开始写的。

最早的一本书名为Foundation,写于一九四二年,在科幻杂志上分期发表,当Asimov二十二岁的时候。其后是Foundation and Empire,然后是Second Foundation,这三本书统称为“基地三部曲”(The foundation Trilogy),一九五三年独立成书。但直到一九六一年,这些书才给作者带来丰厚的收入。一九六六年,这套三部曲获得了同年成立的“世界科幻小说大会”(the World Science Fiction Convention)颁发的“雨果奖”(后来好像改为“雨果与星云奖”),按Asimov自己的说法,他以为这个奖会颁发给Lord of the Rings的作者Tolkien的。

其后近三十年,Asimov转向了其他方向的写作。但是,读者持续不断地给他和出版社写信,要求看基地系列的续集与前传。出版社后来给Asimov了优厚的条件,预付稿酬,不限时间,Asimov才勉强答应。然后又是多年的时间,基地与帝国系列的新书不断出现,终于形成了庞大而完整的体系。

说几点感想:

1 Asimov是个不折不扣的地球中心论者,在他的基地系列的小说里,没有希奇古怪的外星人。只有地球人类最终扩展到了宇宙的各个角落,并形成了银河帝国,也是在机器人的协助之下完成的。

2 英国人吉本的《罗马帝国兴衰史》是Asimov写作的动力。看过《兴衰史》,再看基地系列,会发现用词上、语气上很相似。一个是写古罗马的兴衰,一个是对未来人类历史的预先解读。对人类未来命运的迷惑与忧虑,估计也是他写作的动力。从这点上看,Asimov作为一个犹太人,有意无意地继承了这个民族的先知传统。

3 机器人与人类。在他的小说中,有两个伟大的机器人,Giskard和Daneel,前者最先进化出感知并影响人类心理的功能,后者是完全类人的机器人,继承了这些功能,并且影响了–如果不说决定了的话–人类的历史进程。这一点很有趣,在他的作品中,很难看到宗教的东西,作为一个科普、科幻作家,这也难免。但是,看看他对自己情有独钟机器人,却可以作出这样一个类比。人类自身创造了神,却反过来去顶礼膜拜。Asimov也是用这种心理来对待机器人,人类创造了机器人,却反过来依靠机器人来指导人类的进程。受造者反而成为了创造者。

4 衰落(decay)这个词在系列小说中不断地出现,如同罗马帝国的衰落一样,任何人类的组织形式都有衰落的时候。人类堕入野蛮的深渊是多么可怕的结局,这与基督教的末日审判何其相似。这样,如何去拯救的问题,就顺理成章了。在宗教范畴,有信仰理论和神。在Asimove呢,则有心理历史学和数学家Hari Seldon了。

5 心理历史学(Psychohistory),这个名词是Asimov创造出来的。在小说中也是贯穿始终的概念。其基本含义是通过这个学说,可以预测人类的未来。Asimov是化学专业,非常熟悉气体定律。那就是,单个的气体分子的活动是无序的,如同布朗运动,但是在宏观尺度上,却遵从于一定的规律,也就是气体定律。以此来类比,人作为个体,具有所谓的“自由意志”(free will),但是从社会整体而言,却又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simov的“历史心理学”。在书中,数学家Hari Seldon创造了心理历史学,并预测到了银河帝国的崩溃。他利用这个预测,精心设计,把帝国崩溃后人类的野蛮时期由三万年缩短到一千年。挺有意思吧。

但是,我并不同意他的观点,心理历史学,在小说中,只有Seldon一个人发现并应用,因为,理由是如果预言被社会上所有人知道,就会失去效力,至少Asimov是这么认为的。但是,Seldon却在银河系中建立了两个Foundation,去实现他的理论。这些人也不知道这个理论,却要去执行这个理论。这是相互矛盾的。我的看法是,人类应该通过了解自身来提升人性,如同古希腊箴言所说:Know Thyself。所以,任何与人类自身发展有关的知识,不应该是秘密,而是应该在社会上传播。

此外,我承认,在一个月前第一次看到这个词时,它对我有启示录般的意义。

如果说Asimov通过类比与伟大的悟性和良知创造了这个词,那么我的业余爱好,或者说业余研究,将会在某种程度上为这门凭空幻想出来的学科奠定实践的基础。到那时,为了honor这位科幻巨匠,我仍会以Psychohistory来命名这个学科。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儿子的木工作品

快到期末了,儿子把在学校手工课(应该是建筑课)上的木工作业拿回来了。

这是个简单的糖果售货机,在当地很常见,投币,转动手柄,然后就可以出糖果。

这个木工作业没有真的那么复杂。如下图,上面是个带盖的玻璃罐;

s-DSC02694

盖上钻了口,并且钉在木盖上,这样可以把糖果装在玻璃罐里,然后拧到盖上。糖果可以通过开口落下。

s-DSC02695

中间有个一面开槽的圆木柄,可以接住落下的糖果,然后转动木柄,糖果可以顺着下面侧壁的开口滑出来。

s-DSC02697

挺精巧的设计,看做工、粘胶还有打磨得都很好。

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是和国内学校不同的地方。公民热爱劳动,应该从学校做起。

发表在 未分类 | 2条评论

巴菲特在卡尔加里吃什么

这是卡尔加里先驱者报经济版的一则短新闻。

全文打字录入,其用词比较生动。

巴菲特一行十五人在卡尔加里停留了一天,在一家餐馆用餐,只吃了十五元的汉堡,这个大富翁以饮食简单而闻名。餐馆老板后来以巴菲特的姓名首字母来命名这种汉堡,他和巴菲特合了影,老人还下了盘棋。

When Warren Buffett comes to town, a dining request is simple: a quiet room, a bit of history and a good burger on the menu.

That’s how the billionaire investment guru ended up at Laurier Lounge, in Calgary’s Beltline district, during an apparent overnight trip to the city last Friday.

“they had one night to have a dinner in Calgary and they chose my place,” said owner Martin Maheux.

“Mr. Buffett, he likes burgers and on my menu, I have the best burger in town.”

The $15 Montreal filet mignon Hambourgeois – soon to be renamed the W.B. Burger – appeared to fit the bill for Buffett, well-known for his simple dining preference of hamburgers and steaks.

“He loved it,” said Maheux, a big fan of the 79-year-old American investment magnate, also known as the the Oracle of Omaha.

The group of 15, which included members of Buffett’s family, spent about two and a half hours in a private room at the restaurant in historic Stanley House, childhood home to Canadian flag designer George Stanley.

“I was so nervous about everything,” said Maheux, who said the reservation was booked a month ago.

Buffett then agreed to pose for a photograph, now displayed at the restaurant, and accepted a chess game created by Maheux.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周末逛旧书市

卡尔加里先驱者报每年都举办一次旧书市场,地点在Crossroads Market,这里是个农贸市场(farmer’s market),以卖新鲜的的农产品出名。

六月十三日,星期日,开车带着儿子过去,来的人比往常买菜的人要多得多,看来也是奔这个书市来的。

s-DSC02676

好不容易找到车位,随着人流来,许多人手里捧着一大摞书出来,很快就找到书市,果然是人头篡动,不说摩肩接踵,也差不多了。看来不论中外,爱书的人在哪儿都不少啊。

s-DSC02677

有趣的是,棚顶上原来的菜市场的广告(上书fresh meat)和黄色的图书分类标签映衬在一起,倒也有趣,真是“昨日贩夫走卒地,今日古今图书香”。

这里的人以当地人为多,都在饶有兴趣地翻拣。很多书都是放在纸箱里面,箱子摞着箱子,有的人挑完了上面箱子,就捧着它挑下面箱子的。

s-DSC02680

逛了大半天,儿子相中了一套七本的《指环王》和一本《特络伊》的书,我挑了两本伊萨克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这是我上中学时最喜欢的科幻小说作家。平均每本书也就两元左右。

在一个有古旧书摊的地方,儿子让我问问价钱。一打听,玻璃柜里面的书都是数百加元的。问老板能不能照相,老板欣然同意。翻开玻璃板,还把里面的书归拢一下,让我拍。最贵的是里面左上角的那本,一七六九年版的《圣经》,要价五百加元。回来查查历史年表,其年代刚好是西方印刷术的发明人约翰内斯古登堡逝世后的三百零一年印刷的。

这一年也是:

清朝乾隆三十四年;

拿破仑一世和“拿破仑的战胜者”威灵顿公爵的出生的年份;

瓦特发明蒸汽机;

爱德华•琴纳发明了牛痘;

英国著名航海家库克发现了新西兰和一些南太平洋岛屿;

莫扎特父子在意大利巡回演出;

这本那一年的圣经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s-DSC02681

发表在 未分类 | 一条评论

卡尔加里的石油展览

上周,SolidWorks的销售员来公司,给了一张石油展览会的邀请,上网填了信息,今天(六月九日)下午去。

地点在卡尔加里的Stampede Park,开车过去,一路上还以不停的下雨。停车,有免费的大客接到公园里面。

直奔Big Four大楼,在楼下注册,给了一个名牌,一张免费搭乘C-train的票(只是这三天有效)。到SolidWorks的展台,他们的软件展示在附近的Rotary House,出去之前,到附近的中国展区照了张相,这次中国厂商来了不少,但没有什么大的企业。

s-Image0258 

到Rotary House,这是个红色圆木建筑。进去,里面已经有许多人了。扫描名牌,发酒水票,领一件有他们商标衬衫,和他们的工作人员聊了一会儿。

到自助餐那里,要了一罐啤酒,自己挑点东西吃,都是西式的,也有烤牛排,一边吃一边看资料。

过不多久,两位主讲人开始演示软件。这两人像相声演员一样,配合的不错。

s-DSC06176

SolidWorks的确不错,尤其是其中的COSMOS组件,可以模拟真是的环境,可以加载压力、温度、速度等等的载荷,进行计算。特别是还可以进行有限元分析(FEA),针对作出的三维模型,经过简化与离散后,就可以分析了。这个组件现在改名为Simulation了。

到七点左右,展示结束了。雨也停了。诺大的公园,冷冷清清。只剩下这些石油天然气设备。

s-DSC06177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